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每周一文 >

建筑业,终于走到了穷途

文章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4-05-15   点击:

 TanghBIM 奥美格咨询 2024-05-14 09:09 
 
时代变了!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从大基建时代,不可逆转地被推向大维修时代。接下来几十年时间里,不是房建时代结束,只是土木时代的结束。
大基建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房建是衰亡最快的一个罢了,后期估计会出现一批养护房建的公司。
无论是水利水电,还是市政路桥,行业形式就摆在那里,没办法的,各行各业都会存在顶级大牛,要看基础是啥样,国内土木行业就是,红利期过了。
土木毕业的我,亲眼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衰,十几年前高分学才能报土木相关专业而现在沦落到低分还招不满,转专业还要走一大批人,毕业发现发展前景迷茫,于是纷纷选择提桶。
最近天天看长沙各个楼盘大量出售二手房,有多少都是19、20年左右高位接盘的,经过了疫情,到现在挂牌价都直接去三分之一,相比去年同期都要低三四十万,依旧卖不出去,依我看别卖了,放在手里长毛好了。
想到了土木专业的兴衰,看到了大基建时代的结束,就在身边,就在曾经过的每天日子里,唏嘘不已,在时代面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也只不过是擦亮眼睛把握机遇,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在该进场的时候进场,在该退的时候就不要抱有幻想了,祝愿这个行业的老铁们有个体面的退场。
最近工程行业圈又有几个非常炸裂的消息,都很微妙,我们稍微整合一下。
又有一家建筑特级企业破产
2023年10月10日,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作出(2023)豫0105破申1号裁定书,裁定对河南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重整,并于次日指定河南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整清算组担任重整阶段管理人。
去年,河南省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告进入破产重整阶段。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基集团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两个特级资质,市政行业及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两个甲级资质。
渝系头部房企首次违约

5月7日,东原地产母公司迪马股份发布公告:旗下一笔标准债务到期未能支付,已经构成了违约。

 

此次违约的债券是东原地产在2021年发行的境内债“21迪马01”,发行金额4.5亿元,票面利息7%。应于2024年4月30日支付本金和利息,但公司无力兑付。

 

 

东原地产,2004年立足于重庆,已经成为迪马股份的一大支柱业务,城市布局在二三线城市占比较大,甚至一部分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市场容量也出现明显下降,市场持续下行导致企业销售业绩下滑。

 

2023年,迪马股份归母净利亏损36.5亿元,较2022年归母亏损近35亿元进一步恶化,较2021年归母亏损20.5亿元已连续3年亏损且不断加重。

 

截至2023年底,并表项下已到期尚未完成展期借款本金19.5亿元,其中15亿元均为2022年持续逾期相关债务。

 

2024年4月底,迪马股份被实施“ST”退市风险警示。

 

连13亿都借,万科这是有多缺钱!
5月10日,一个普通的周五晚上11点多,万科公告向邮储银行借款13亿借3年,并已武汉万科鲩子湖房地产有限公司和宿迁万腾置业有限公司抵押担保。
这条消息透露出2个重要的信号。
第一个解读是:万科很缺钱,对于营收超过5000亿的企业,账上有830亿的企业来说,13亿真的只是杯水车薪,塞牙缝都不够。但是万科都连这点小钱都不放过,说明万科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程度了。
第二个解读是:国家释放出重要政策信号,就是允许银行给万科贷款。
我看到的,银行肯定也看到了,为了扭转市场一致的悲观逾期,先给万科13亿试试市场反应,并观察万科处理方式,如果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那就继续给万科放贷。
目前尚无法知悉真实意图,且看周一市场反应,是按利好解读还是利空解读。不过从最近释放一连串的消息看着看出,房地产ETF已经处于筑底阶段。
挺住!工程打工人,建筑行业的萧条波及范围之广,涉及到的行业和人非常多!
前不久,我去拜访了一位施工单位老总:聊天之余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他的难处,最令我震惊的一句话是:今年企业的经营还不如一个打工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咯噔一下,奥迪A8开着,软盒紫利群抽着,怎么活的不如打工人了?
他说:从年前至今只接了三栋18层的小高层 ,而公司三十几个员工的开支每月就二十几万,再加上自己的开销一月不低于三十万,可是从去年到现在就收上来200万,连工人工资都不够!
你说怎么经营,但是呢为了维护公司资质,还一个不能少!总不能不干吧!丢了又觉得可惜,在建筑行业打拼三十几年,公司资质还算比较齐全,丢了感觉就像心上的肉被偷走一样。
我说:我们打工人也一样,各行各业关门的,倒闭的,待岗的,失业的;数不胜数,有太多人都处在人生中的低谷期,转行困难选择期。或许人生还会有一次转机? 
等待吧!
2024年充满不确定,行业的寒冬已经降临,唯一能做的就是千万别加高杠杆去买房或者创业,捂住钱袋子,做好本分工作,没事的时候多想想怎么赚钱,至于行业的寒冬什么时候过去,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无非就是少赚一点,自己少花一点。
2024年,老铁们!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