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每周一文 >

今年6月,国央企老总格外紧张

文章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4-06-20   点击:

 凌峰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2024-06-17 17:59 

      今年6月,对国央企——特别是国央企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一个月份。因为,根据4月26日李强总理签署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企管理人员不履行或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将会被处分、降级或者撤职,甚至开除!

 

      前不久,我们在文章《今年6月,国企老总迎来大考!》中,对此进行了解读分析,不少读者对此深表认同,正在围绕安全生产履职积极进行部署。


      国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其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国央企更需发挥表率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综合各方信息,我们认为,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国央企务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人为因素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主因

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历年数据来看,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占比最大,达到46%,包括操作不当、违章作业、安全意识不足等因素。所以,解决人的问题是关键的关键。

 

      首先,强化安全理念,筑牢思想防线。

 

      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国央企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比如,根据新民晚报报道,青浦区国资委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区管企业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水平、营造安全氛围。

 

      6月6日,2024年青浦国资系统「安全生产青资行」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首届青浦区管企业安全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在青浦工业园区举行。

 

 

 

      活动现场举行了首届青浦区管企业安全技能比武竞赛,共有来自7家区管企业的10个代表队参赛。共有安全技能问答、原地着消防战斗服、干粉灭火器灭油桶操、盘水带连接出水操、担架转运伤员5大项目进行实操竞赛和安全知识竞赛,全面检验国资系统安全生产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

 

      接下来,青浦国资国企还将紧扣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安全宣传活动和应急演练,推动安全生产月活动走深走实。

 

      其次,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国央企应加大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水平。要通过举办安全培训班、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让员工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等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氛围。

 

      比如,5月31日,中交集团2024年「安全生产月」「平安中交 青年先行」主题月启动会在中交大厦召开,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出席会议,带头讲授安全生产公开课并为第四期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环保培训班作开班动员讲话。

 

 

 

      会上组织观看了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片,还举行了青年员工代表安全宣誓和青安岗授旗仪式。

 

      对于有较多新员工入职的单位和组织,尤其要重视专门组织新员工安全培训,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尤其要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剖析事故原因,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操作。关键人员还要持证上岗,确保合规履职。管好安全履职,500+国企的一致选择

 

      最后,压实安全责任,构建严密体系。

 

      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国央企应进一步压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部署、亲自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要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以某国央企为例,该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从公司领导到一线员工的各级安全生产职责。

 

      同时,该公司还建立了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这种严格的考核机制,使得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能够时刻保持警惕,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

       

 

既要深化隐患排查,防范安全风险

又要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处置能力

 

      根据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隐患排查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早在2007年12月22日就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各地也根据自身情况陆续出台了专门的暂行规定。

 

      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国央企应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检查生产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比如,某国央企下属的一家化工厂,在一次例行安全检查中发现了一处重大安全隐患。该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和处置。经过紧张有序的抢修,隐患得到了及时消除,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当然,努力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但不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所以,国央企一边要尽可能阻止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为事故发生后的处置做好准备,也就是要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处置能力。管好安全履职,500+国企的一致选择

 

      比如,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济南城投集团就于6月3日举行了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供水综合应急演练活动。

 

      在水厂配电线路故障应急演练、次氯酸钠泄漏应急演练、防汛应急演练中,队员们都分工明确、协同作战,展现出了极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应急处置能力。不仅提升了济南水务集团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也向外界展示了集团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方面的决心和实力。

 

 

 

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安全生产

 

      从烹饪、购房、换工作,到市政管理、金融市场、公司治理,每件事、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每个企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其内在的规则,也构成各自独特的系统

 

      克里斯·克利尔菲尔德等在《崩溃》一书中,向我们揭示了这么一个事实:连续的创新、高速的技术变革,以及信息的指数级增长,不断改变世界运行的模式,也改变了系统的基因。他们变得更强大、更复杂,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也更容易失败和崩溃,造成灾难性后果。这被称作「进步的悖论」。

 

      如何解决进步的悖论?

 

      发展造成的问题,还得要靠继续发展来解决。特别是对于业务众多、但运作模式还比较传统的国资国企,尤其如此。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想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不提心吊胆,国央企必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例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

 

      比如,某城投公司一方面强化安全制度的完善、落实,另一方面引进安全履职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助力企业打造集团—公司—项目三级数字化管控体系,通过数字化+AIoT+智能算法的力量,赋能企业真正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做好集团-公司-项目三级安全管控,就用它

 

      再比如,某央企下属的一家钢铁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该企业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安全事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更加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